创建学习型图书馆 争做知识服务先锋
——江汉大学图书馆被武汉市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领导小组授予“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称号,被市总工会授予“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称号事迹材料
按照市总工会和校工会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工作部署,图书馆党政工积极引导职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以“创争”活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以制度完善为保障,以方式创新为重点,把落实放在首位,全面打造学习型组织。职工覆盖率100%,全馆学习氛围浓郁,职工素质得到提高,创建活动成效显著。近三年来,图书馆党总支被市委授予“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和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称号,工会被市总工会授予“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称号,图书馆被学校评为目标绩效管理先进单位。
一、基本做法
(一)紧抓组织管理,完善学习制度
一是加强领导,组织到位。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形成了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引导,宣传到位。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网页、馆讯、展板等工具,积极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作用以及活动的开展情况,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
三是提供条件,保障到位,职工外出培训、外请专家学术讲座有经费保障,职工领学由图书馆支付课酬,学习资源、学习设施有充分保证。
四是建立机制,措施到位。建立了学习型图书馆管理考核方案和领学评价制度;集体学习实施了点名制度,并纳入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和个人量化综合管理。
(二)紧跟时代发展,更新学习理念
面对21世纪信息化发展及服务理念变更,如何全面全员提升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职工、部门间的沟通、协作等问题亟待解决。馆领导班子决定开展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安排,确立了“以校本(馆内)培训”为主的学习模式。活动紧跟时代发展,更新学习理念:一是实现由个体学习向团队学习的转变。二是实现由阶段学习向终身学的转变。三是实现由灌输学习向创新学习的转变。四是实现由无压力的自学向有任务、目标、要求的领学转变。
(三)紧密联系实际,创新学习方法
一是自学:领导班子成员和职工,每年读1—3本专著(或好书)。个人自学要有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和学习体会。年初向办公室交学习计划备查,年终由办公室统一检查个人学习笔记。
二是领学:全馆每月集中学习两次,要求馆中层以上干部、副高职称等学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较高的同志必须带头领学,做学习辅导。所讲内容经分管馆领导审核、修改,力求讲学有针对性,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指导性,能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是交学:各部门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既可以集中理论学习,也可以在现场交流学习;既可以是有主题的规范化集中学习讨论,也可以是漫谈式、沙龙性质的学习讨论。
四是咨学:向专家请教,不定期聘请专家或领导就某个问题作讲解性专题报告,了解掌握学术前沿,学习借鉴同行经验。
五是外学:组织先模人物等优秀代表走出去,到校外参观学习,事先做好学习考察的方案,带着问题边看、边问、边学、边记、边思。回来后要形成学习考察心得,向全馆职工报告学习成果。
(四)紧贴使命任务,精选学习内容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是以提高全馆职工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为基本目标,力争在理论学习、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将创建“两型”图书馆与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推动工作相结合,领导带头与全员学习相结合,个人发展与组织目标实现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形成真学、常学、善学、深学的风气。学习具体内容是:一是学习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抓好理论武装。二是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基础性、应用性、前沿性的知识。三是学习管理、服务和文化知识,最大限度地形成基于工作的应变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
活动开展以来,已作了28场专题报告。
二、活动成效
(一)强化队伍建设
主要抓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将馆中层干部领学纳入干部学习培训积分制管理,进一步提升干部管理素质。二是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和十佳馆员评选活动,以典型引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三是开展以职工岗位练兵为背景的技能大赛,倡导职工学知识、练技能,提升服务质量。
(二)强化内部管理
通过学习考察国内高校图书馆管理经验,在馆内全面推行量化综合管理,以量化数据作为评价依据,庸懒散现象基本消除。2011年,为破解人员减少、工作量翻番,拓展服务层面、提升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这一难题,馆领导班子提出并实施了“大部制”改革,精简机构,合并岗位,减员增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三)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通过创建学科服务平台,开通学科信息服务博客;确定信息服务对象;建立“学科馆员”联系学院制度;建立信息服务档案;编辑信息服务简报等方法,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开展专题服务。2012年,学科馆员走进学院,上门服务,受到学院的欢迎和认可。
(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创建和推广信息服务“江大——东风模式”,为推进校企合作牵线搭桥。2008年以来,先后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大桥局勘测设计院、武警经济技术开发区支队等单位开展了各类信息服务,为开发区企业、社区办理图书借阅证1300余张。提供课题检索服务100余次,提供文献4800篇,多次组织信息服务反馈座谈会,开展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培训,指导企业和社会读者有效利用馆内各种资源,为所在地政府机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并扩展到校企之间的文化交流。 “江大--东风模式”的确立,为探索高校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得到省高校图工委及省图书馆学会、信息学会的肯定与推广。
近三年来,图书馆创先争优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等消息,引来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2008年,《长江日报》以“江大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江大图书馆走出围墙”为题,对图书馆开展的社会服务工作进行了连续报道;2011年,省委《党员生活》杂志以“创新服务赢口碑,着眼大局促发展”为题报道了图书馆创先争优先进典型事迹;2012年,省委讲师团《学习月刊》杂志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图书馆科学发展”为题报道了图书馆荣获市委表彰的创先争优先进基层组织的事迹。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江汉大学图书馆将一如既往,以学习促管理、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服务、以服务促绩效,继续谱写新时期图书馆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