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杰同学推荐《白夜行》

发布者:admin4发布时间:2020-10-28浏览次数:12作者:

索书号:I313.45/774=2 馆藏地:社科借阅室(三)

一、作者简介

东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1958年生于大阪。1985年,以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品《放学后》出道,开始扬名立万。《白夜行》出版之后引起巨大轰动,使东野圭吾成为天王级作家。

二、推荐理由

1.结构紧凑,环环相扣

整篇小说分为十三章,从第一章开始,实际上便是为后文埋下伏笔。女主角西本雪穗的不幸,似乎为后文的发展隐隐的买下了引线,男族角桐原亮司的寡言少语给人阴森的印象,这也注定了后面事件的发生。作者巧妙的规避了小说明线的过早暴露,而是大量的使用人物发展的暗线,将一个个人物连接在同一根主线上,但却隐隐约约、似有似无,让人摸不着头脑,每篇章节,看似是前一篇的延续,但实际上又可以将其提出来单独说。前半部分每篇文章的开始都会有新人物的出现,作者并没有在行文的开始就介绍了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反而是在后文慢慢的将小说的主题托盘而出,将人物自让而然的安排在小说的关键点上。体现出作为一篇推理类小说的逻辑性,小说每根副线的延伸,都向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让人想一探究竟。

2.锻炼脑思维

一旦从一个信息开始产生到数不清的信息的堆积,都需要我们处理以及吸收并释放。小说是由一个个的小圆构成,而再从开头到结尾构成一个大圆。从桐原亮司父亲的离奇死亡到西本雪穗的生母的“自杀”死亡,以及与其有关人物的开端、发展、高潮。十多条的线索出现,而带给读者的感受便是整篇小说,我看的似懂非懂。这个时候,我们的脑思维便要调动起来,通过每章的主要线索延展到次要线索,在通过整理每章的埋伏线索,从而得到小说的主题和故事的整体框架,达到看懂的目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便可以透过文章的外表,看到文章中蕴含的人性。

3.了解不平凡中畸形的人性

这个点是作者写下这篇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看到的是人性本善,而文章中透露的却是人性本愚、人性本恶,这个愚体现的便是男主角对女主角畸形的爱恋或者说是保护,而女主角便是丑恶的利用男主角对其的放纵,让他一步一步走向深渊,无法自拔。人性是什么,是每个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人性不存,你便不是人,畸形的人性存在,这本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就我所见,生活中的确存在这样的人,而且是越来越常见,畸形人性的产生不全是社会的错,但却是我们整个社会应该反思的问题,因为社会产的便是活生生的人。

三、原文欣赏

一天当中有太阳升起的时候,也有下沉的时候。人生一样。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会像真正的太阳那样,有定时的日出和日落。看个人,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阳光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里。人害怕的,就是本来一直存在的太阳落下不再升起,也就是非常害怕原本照在身上的光芒消失。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四·延伸阅读

1.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

2.东野圭吾《秘密》

3.东野圭吾《新参者》